屋内,客厅、卧室、厨卫采光充足,间间“全明”;屋外,单元之间有绿地小径相连、天然水系相隔,外墙立面还使用了时尚的咖啡色墙砖。走出小区,步行十来分钟便到地铁站……在松江泗泾保障房基地“新凯家园”二期,经适房申请户王友林喜上眉梢。国庆假期,他最紧要的事不是走亲访友,而是“来这里,看看未来的家!” 为了困难家庭“住有所居”的梦想,上海庄严承诺:再难,也要确保今年保障房开工、筹措1500万平方米,供应1150万平方米,让17万户困难家庭直接受益! 千金一诺为民生。“十一”长假里,上海各大保障房基地无一休息:虹口“彩虹湾”社区、闵行马桥基地、浦东航头基地……一片隆隆施工声。保质保量,加班加点,保障房首次成为这座城市百年房地产开发史上的主角与亮色。纵使保障房建设有一百个困难,在使命的驱使下,上海努力寻找一百零一个答案。 “加快保障房建设,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明确指出。他要求上海17个区县和各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突破瓶颈,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认认真真落实,切切实实推进,确保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掐着“时间表”实打实推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上海计划新开工和筹措的1500万平方米保障房,已完成90%。“按期完成全年目标没有问题。”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说。 一句“没有问题”,看似平常最奇崛。殊不知,新开工和继续施工房源之多,使今年上海保障房的建设任务之重堪称历年之最。多个新建的保障房基地土地来源以拆迁地为主,动拆迁任务繁重,如何在规范、有序前提下加快推进,是严峻考验。再加上银根收紧等因素,上海的保障房建设可说是一场“攻坚战”。 事艰更有为。因为创新,各项工作在有序中加速推进。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上海采用“多部门会审”、“并联审批”等方式,加快土地报批、项目核准、规划审批等“全过程手续”。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为表示,优化流程之后,不少环节可以缩短50%以上的时间。 针对资金难题,上海银监局等部门联合建立信贷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名单式”管理制度,由各商业银行对符合要求的大型居住社区土地储备贷款和保障房开发贷款予以优先支持。原则上,今年各银行保障房贷款增量占其全部住房开发贷款增量的比重,不低于60%。 保障房建设加快,黄浦区山西小区的住房困难户虞国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申购了!”他已通过摇号,买到一套经适房,一家四口从此告别10多平方米的“亭子间”。 供“现房”以解“近渴” 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尤为突出:房价高企,中低收入人群靠市场改善居住条件的难度越来越大;外来常住人口比例不断提高,部分区外来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其住有所居、融入城市的愿望日益迫切。而且,这种矛盾经过多年累积,亟待破解。只有加快把保障房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房源,才能让人吃上“定心丸”。 加快供应!今年,上海保障房的供应目标是个“大单子”:1150万平方米、约17万套,其中经适房(共有产权房)约8万套,公租房1万余套,动迁安置住房约7.5万套。 目前,经适房供应已在全市全面启动,年内首批13个区将基本完成购房签约工作。第一批次受理申请家庭合计33052户,最终通过户籍年限、住房面积和经济状况核查的家庭有28700余户。 保障房配售能否公开、透明、规范,是能否让群众满意的硬标准。上海市房管局副巡视员李东说,市里正在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一方面,准入“门槛”不断放宽,比如经适房申购者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限额标准已从“2300元、7万元”放宽至“3300元、12万元”。另一方面,审核过程不断从严,申购家庭要经历两次审核、两次公示,时间跨度达两三个月,以最大程度杜绝虚报冒领。 徐汇区田林街道的许有若,通过层层审核、轮候摇号,最终选择了浦东城林美苑的一套两居室经适房,“配售很公正,这下心里踏实了”。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上海保障性住房集中供应阶段。除经适房外,首批5000余套市筹公租房年内将向社会供应。动迁安置房的供应也正在按计划进行。 配套同步保“宜居” “房子户型虽小,功能一个都没有少。你看,卫生间还设计成干湿分离的。”已入住保障房基地“新凯家园”二期的居民张飞达说,他从家走十分钟,就到了地铁九号线佘山站,出行方便。 记者在大型保障房社区“彩虹湾”规划图上看到,小区内的商业设施或集中、或分散;地下停车位也前瞻性地考虑,一般配置每户0.7个车位。虹口区委书记孙建平说:“即使是住房保障基地,我们也争取把它建成较高品质小区。” 房屋质量、市政公建配套设施直接关系保障房社区的宜居性,也关系到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记者采访发现,不管是已建成使用的保障房基地,还是刚动工的保障房小区,“宜居”都成为上海保障房的关键词。 “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每一个基地、每一幢楼、每一平方米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这是当前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铭记的原则。”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强调,保障性住房的各项配套还须同步,如果基本配套不到位,即使房子建得再好,群众入住后也不会完全满意。 眼下,上海陆续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中,学校、社区卫生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菜场、商业等各类配套设施一般都与住宅同步开工建设。大型居住社区的外围市政配套采用“市区分工、以区为主”的机制,市级财政对先期启动的13个大型居住社区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补贴资金达60亿元。 “我们希望通过保障性住房的推出,能够使上海面向广大市民的住房改善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市民真正得到实惠。”上海市市长韩正说。 |